夜已深,重型车间机加班组的休息室,一盏亮着黄光的钨丝灯泡发出微弱的光,静静的守护着漆黑的夜晚。夜灯下,一个年轻的小伙子正在专心致志地看书,手里拿着数控铣床教程的书页上沾满了油渍,却丝毫不影响他看书的兴致。他就是重型车间的机加工班长褚海鹏。
褚海鹏并非机加工专业出身,为了尽快掌握更多的专业知识,他白天向工人师傅和专业技术人员学习,晚上挑灯夜读。在工作中,他认识到光靠体力劳动还不够,必须掌握操作技能,才能提高工作效率。他把学习技术放在工作的首位,向身边人学,向书本学,对不懂的技术问题剖根问底,不厌其烦地求教。多年来,他先后学习了《机加工入门》、《制造工程与技术》、《机械加工工艺学》等上百册书籍,听一位技术人员讲:“他呀,就是喜欢钻研,一点小问题他研究不明白,一夜都不休息”。他的钻劲儿,在车间是出了名的,也是他的钻劲儿让他很快就成了机加工班组的技术骨干。他坚信,只要肯用功,铁杵磨成针。学徒时光在书籍中一晃而过。终于“功夫不负有心人”,在一天天的勤学苦练下,他的技艺飞速提升,很快就从一个门外汉,变成了“行家里手”。
他将书本中所学的理论知识,运用到机械加工生产中,结合现有工件的实际特点和技术要求,大胆创新,在解决了生产中遇到的各种实际问题的同时,还掌握了一手过硬的数控加工技术。在加工超快激光龙门架中,在工装制定的工艺加工过程中,需多次装夹定位才能加工到要求的标准,但多次定位装夹不能保证基准统一,导致各个尺寸链间的尺寸要求无法达到图纸要求。于是他翻阅相关书籍,重新制定工艺,充分利用机床的加工性能和刀具功能与顺逆铣削的优点,铣削加工出一个针对此件的专用工装夹具,保证了产品的加工质量要求,提高了工作效率,节约了生产成本。去年12月份,在脱氯塔项目中加工一件悬伸薄壁翼板时,出现工件颤动,表面粗糙度差,形位公差基准测量不定,现有刀具加工难以保证图纸尺寸要求。他想起曾经学过的一本书,《机械加工刀具创新设计制造》中有提到过刀柄的设计与选择,经过一晚上的钻研,终于制作出了专门加工薄壁工件的刀柄,从而节约了成本并保证了工件的顺利加工完成,得到了公司和车间领导的一致好评。
凭借着过硬的技术、扎实的作风,褚海鹏先后获得集团青工技术比武大赛一等奖、集团技能岗位练兵大赛数控铣比赛二等奖、先进生产(工作)者等诸多荣誉。由于思想积极,工作出色,2020年,党组织吸收褚海鹏成了一名共产党员。褚海鹏深感身上的担子更重了。作为一班之长,又是一名共产党员,在急、难、险、重任务面前,他总是勇于担当。“入党以后,我更加体会到党员不光是一种荣誉,更是一种责任。作为一名党员,就要在工作中发扬工匠精神、勇于担当奉献。”褚海鹏说。
作为新时代的90后,他就像清晨的第一缕阳光,当一方异彩揭去满天的睡意,唤醒了四隅的明霞,远方属于青春的那道光跃出了地平线,在整个天色中显得特别耀眼。读书为他插上了飞翔的翅膀,为他指引远航的方向,在未来终将迎接那灿烂的曙光。